导语:在严控核心区医疗资源布局的同时,令人稍有欣慰的是,北京市卫计委给开诊所开了一扇窗。
随着“五环之内不再增加公立综合医院床位,其中东西城不再批准建立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的新政出台,北京被业内称之为“医疗资源控制最严”的城市。
据介绍,北京五环之内将不再增加公立综合医院床位,其中东西城不再批准建立设置床位的医疗机构,朝海丰石四区五环以内,不再批准增加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总量。但诊所并不在控制范围之内。
此举意味着在北京核心区,不仅公立医院床位规模扩张将被“掐死”,社会资本创办上规模医疗机构的梦想也不得不破碎。
令人稍有欣慰的是,北京市卫计委给开诊所开了一扇窗:根据通知,在北京市设置诊所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各区县卫生计生委要及时调整本辖区相关政策,不得在医疗卫生规划等文件中对诊所进行布局限制,不得因规划修订等原因停止受理设置诊所的申请。
这与今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多地点执业,在社区开办私人诊所,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精神基本一致。对于北京“开诊所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的提法,有业内人士表示非常意外,比起严控核心区社会资本办医,开放诊所设置在全国又是较为开明的。
但该业内人士也对于医生开诊所会遭遇玻璃门、弹簧门表示担忧,希望开放诊所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据了解,对于严控城市核心区床位的做法,并非北京首创,事实上早在2011就启动了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相配套的政策就是严控大医院扩张,核心区大型公立医院床位一张都不能增加。
但与北京不同的是,上海在严控中心城区大型公立医院规模的同时,并没有对社会资本创办大型医疗机构进行限制。据了解目前一家位于徐汇区、由中外合资投资30多亿元的三级规模综合性医院正在筹建中。
最后该业内人士表示,“严控公立医院扩张没有错,但连社会资本都不让办就说不过去了。社会办医不论是大医院还是诊所,都应该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管他是在协和、301门口开诊所还是办医院!不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市场自然会将其淘汰掉”。
作者:焦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