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李女士带孩子在市儿童医院住院,没想到医生拄着拐杖还在坚持看病,让她很是感动,这名医生则表示很无奈,「人手太紧」。
昨日,李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 3 岁,有遗传性并指症,几天前在整形外科做完分指手术。当时,孩子不小心碰到手术伤口,疼得大哭,她赶紧到医生办公室叫人。正在伏案写病历的值班医生应了一声,拄着一对拐杖站起来,左脚还打着石膏。她看到后忙说,要把孩子抱过来看。可医生说,孩子从被子里抱出来容易感冒。
接着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穿过 50 米长的走廊,进了病房,俯身检查。「他一只脚站着,另一只打石膏的脚靠着床沿,弯着身子,检查得蛮仔细,当时特别感动。」李女士说。
据了解,这名医生叫张勇,今年 35 岁,是整形外科的医生。去年 12 月底,他骑车上班时因避让行人摔倒,左踝关节骨折,上了石膏。医生嘱咐他在家静养 3 个月,两个月内不要行走。可他在家呆了 1 个月,就拄着双拐来上班了。
「科室人手太紧了。」张勇说。他介绍,整形外科有 50 张床位,按正常比例,应该配 12 名医生,长期只有 10 人,现在进修一人,若自己病休,实际在岗只有 8 人。8 名医生要承担管床、手术、门诊、会诊等,平均一个医生要负责管床 9 个患儿,比多数成人科室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少了我一个,其他同事倒班就会很辛苦,忙不过来」。
拄拐上班后,张勇每天穿梭在病房、门诊和手术室,查房、换药、会诊,一周 5 天都睡在病房。值夜班时,还拄着拐杖主刀了 3 台紧急手术,都是口腔或面部外伤的患儿。
整形外科护士长张琴介绍,在儿童医院,像这样带病带伤上班的并非个例。「儿科医生现在很难招,像我们科室,最近两年有 7 个人来试工,结果 6 个没多久就离开了,最后一个坚持了半年也走了」。
我国儿科医生长期匮乏。从 1998 年开始,教育部对儿科专业进行调整,包括原同济医科大学在内的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学专业。目前仍在招收该专业的医学院校,仅剩重庆医科大学等 5 家。随着二孩政策和分级诊疗改革的实施,对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人才的需求更是激增。
按照 1 个医生管理 4 张病床这一最佳配备比来计算,仅湖北省,儿科医生缺口至少有 2 万人。「未来供不应求的态势会非常明显。」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邵剑波说,一方面各大医院将增加儿科医生,同时,根据分级诊疗要求,基层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也都要配备儿科医务人员。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