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1 日,广东卫生强省工作会议在珠岛宾馆举行。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计划、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计划等三份文件被业界热议,称可望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
2016 年~2018 年,仅省一级财政就将投入 112 亿余元,为县医院「强基」;到 2018 年,珠三角拟确定和重点建设 30 所高水平医院、100 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培育 100 名医学领军人才;到 2020 年,全省健康服务产业规模拟达 1 万亿元以上……
卫生强省怎么建?下面为您一一介绍。
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
在医疗上,2017 年广东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管办分开,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公立医院可自主用人,办医责任在政府,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率先放开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助行业留住人才,力争到 2018 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从现在的 30% 左右提升至 40% 以上。广深两地已先推分级诊疗制度,2016 年将有一半地市参加。
此外,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2016 年年底前,全省范围内实行所有类别的医生、护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省域注册制、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到 2018 年,非公医床位数、诊疗服务量要占总量的 30% 左右。
在医保上,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总额控制,门诊统筹实行按人头付费,住院、门诊特定病种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
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居民群众在参加医保的基础上,购买家庭或个人健康保险。
在医药上,公立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外,所有医用耗材一律通过省药品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采购,加强药品配送,鼓励县乡镇一体化配送。
广深引领 卫生高地
●到 2018 年,争取确定和重点建设 30 所高水平医院,到 2020 年,有若干所医院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行列,新增 1~3 个国家级重点医学研究平台。
●到 2018 年,争取建设 100 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水准医学团队,若干专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到 2018 年,打造 6 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设 10 个精准医疗、8 个转化医学、10 个生物医学、3 个中医药、3 个公共卫生创新研究中心,建成 10 所网络医院、10 所智能化护理示范医院。
●到 2018 年,培育 100 名医学领军人才和 1000 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实施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千人计划」,他们可引领学科发展,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到 2020 年,健康服务产业从现在的 250 亿元规模,扩大至 1 万亿元的总体规模。
粤东西北 强基创优
从 2016 年至 2018 年,省财政统筹安排 112 亿余元,在粤东西北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带动的市、县、镇等级财政更大更多投入。
第一大利好:50 万人以上县可增建公立医院。
第二大利好:社区卫生中心可不收支两条线。
第三大利好:县医院 76 种设备配置。
第四大利好:专家入县。
实施县级医院专科特设岗位计划,从 2016 年起,为粤东西北的县医院设置 300 个专科特设岗位,以每岗 10 万元至 15 万元的标准,聘请高级资格、丰富临床一线经验、熟练诊治专科疾病且在本专科带动发展的优秀人才,到县医院工作。
珠三角 6 市对口支援粤东西北 8 市。
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设定的主要目标瞄准 2018 年即广东预期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之时及其后。到 2018 年,广东将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珠三角地区 80% 以上建成卫生强县(市、区),粤东西北覆盖率则为 50%;到 2020 年,此时「十三五」结束,广东要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健康指标达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到 2025 年,卫生强省建设十年之期,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当然不仅如此简略,卫生强省、卫生强市、卫生强县,设置了六大方面共 20 多个具体指标。
人均期望 寿命超 77 岁
居民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 77 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10/10 万、3%。以下。
15 分钟内 到医疗机构
卫生资料配置: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公卫人员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分别达到 2.8、1.0、3.5、5.4。90% 以上的广东住户,在 15 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
传染病发病 不超 5 年平均
疾病防控水平:当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不超过近 5 年的平均发病水平,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国家要求。
医保健全 大病有保障
医疗保障水平:全民医保健全,基本医保与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有效衔接,个人卫生支出占总卫生费用 <25%。
病媒生物 密度达国标
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城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达国家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 90%,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普及率超过 90%。
来源:生物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