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限额增至 35 万 非户籍可享受 5 万救助

2015-11-19

  《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近期将征求公众意见, 力争年内实施。14 届 189 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昨日研究了《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该《办法》拟将在广州市工作、符合救助条件的非户籍务工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其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可达 5 万元。同时《办法》将户籍人员每人每年的医疗救助限额增加到 35 万元。

  非户籍人员救助限额 5 万元

  据介绍, 今年《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执行届满, 广州市民政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修订。截至今年 10 月底, 广州市已为 200 万人 (次) 的居民提供医疗救助, 支出医疗救助金 8.4 亿元。

  《办法》扩大了医疗救助覆盖面, 将优抚对象、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范围; 将见义勇为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年度救助限额可达 10 万元; 进一步加大外来人员救助力度, 将在广州市工作、符合救助条件的非广州市户籍务工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其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可达 5 万元; 将全部残疾人纳入资助参保范围。

  「将非户籍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措施, 广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负责发布该议题的市民政局局长何镜清表示, 对于非户籍人员的救助条件, 昨日的常务会议要求将救助门槛降低, 惠及范围更广,「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这次常务会议的要求, 进一步去做了解论证。广州市将会出台细则, 届时将向社会公布」。

  住院救助标准最高 15 万元

  《办法》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标准, 将最高医疗救助限额从原来的每人每年最高可达 33 万元增加到 35 万元。

  同时将职工医疗保险资助标准由 600 元 / 年提高到 800/ 年; 提高门诊慢性病救助标准: 门慢门特报销 90%, 再进行二次救助, 其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门慢每人每月每病种 100 元 (每人每月最高不超过 300 元); 住院救助年度限额由 14 万元提高到 15 万元, 救助比例从 50%—100% 提高到 80%—100%, 其中老年人、未成年人、1-6 级残疾军人在此报销比例的基础上相应提高 5%; 临时医疗救助年度救助限额由 1 万元提高到 2 万元, 并将低保、低收入人员临时医疗救助起付线由目前的 3900 元统一下调到 2000 元。

  《办法》也将现行政策规定的因病致贫居民年度个人负担医疗费用, 超过家庭总收入的 60% 降低到 40%(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家庭医疗费用灾难性支出标准), 并提高申请人家庭资产限额。

  外来工可向街 (镇) 申请

  据悉,《办法》简化了救助程序, 其中困难群众住院救助、门诊慢性病和门诊特定项目救助无须申请, 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医疗费。其他普通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符合救助条件的, 可向所在街道 (镇) 提出申请。

  广州市还将通过设立因病致贫居民预受理制度, 缩短审批时间; 建立医疗救助预备金制度, 方便居民零星报销, 简化报销手续; 建立医疗救助医务社工制度, 为在医疗机构就医的因病致贫居民提供医疗救助资源链接, 提供及时的政策咨询等救助服务。

  「此次《办法》为征求意见稿, 在今天通过、发布之后, 我们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何镜清表示, 该《办法》为涉及民生的重要文件, 备受关注, 力争年内能实施。

  焦点问答

  最高限额 35 万元是怎么构成的?

  记者: 年度救助最高限额是 35 万元, 请问这 35 万元构成比例是怎样的?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何镜清: 困难群众住院最高限额是 15 万元, 还有就是集体购买的商业保险最高限额也可以报 15 万元, 这样就有 30 万元了, 再加 3 万元的慈善医疗救助, 再加 2 万元的临时医疗救助, 加起来总共是 35 万元。关于超过部分募捐的问题, 这就按照募捐有关规定来落实, 当然如果有困难群众超过额度的, 民政部门认定后还有一个救助路径。

  非户籍和户籍差距是否会缩小?

  记者:《办法》规定的户籍人员和非户籍人员救助标准, 一个是 35 万元, 一个是 5 万元, 这个差距今后会不会缩小?

  广州市民政局局长何镜清: 接下来也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受救助的情况, 我们再来统筹考虑标准修订的问题, 但是这次标准制定之后起码要实施一段时间。

  来源:新快报

分级诊疗要让患者跟着医药走 返回列表 无锡二院首推「日间手术病房」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