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改 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2015-11-17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桃源县是第三批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县,我们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稳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好「三大问题」。

  一是解决好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问题。

  要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和「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 左右」的目标,就必须对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准确定位,必须加强医院的能力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是政府向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应根据医学科学发展水平和县域居民医疗卫生需求,适时调整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标准。

  按照「大综合、多专科」的原则加强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建成一批优势专科,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县级公立医院的技术准入条件,为县级公立医院学科发展增添活力。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实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满足群众医疗转诊需求。

  县级公立医院还应设立基层指导科,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帮助基层提升服务能力。

  二是解决好县级公立医院政府保障问题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否能成功,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和投入保障。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按省里的政策规定,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80% 左右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弥补,其余部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内部消化等方式解决,其中政府补偿比例为 10%。

  我县的两家县级公立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入这条途径可以弥补药品加成收入总额的 60% 左右,尚有 30% 左右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要靠医院内部予以消化,加大了医院的财务压力。笔者认为,应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全省医疗服务价格目录。

  按照政策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是举办县级公立医院的主体,应全面落实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政府投入政策。因县级财政保障能力有限,还应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其公益性质。有条件的县,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是解决好县级公立医院人才瓶颈问题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兴衰成败,人才是决定因素。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县级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学科建设、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因素的影响,高端人才引不进、优秀人才留不住,是县级公立医院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破除人才瓶颈制约。

  要努力营造人才引进、培养、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要切实为优秀人才解决好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学术研究、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要结合医疗行业特点,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要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突破相关制度的藩篱,着力提高用人单位人才招聘引进的质量和效率,切实促进医院的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长沙)

实名制赶不走号贩子 返回列表 山西年底前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