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案例:铭记缺乏沟通的深刻教训

2015-11-02

   【案例经过】

 

   平时我在免疫室工作,而值班人员要负责全检验科的急诊检查,一件意想不到的发生在生化室的事件叫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患者女,25岁,孕足月第一胎,双下肢水肿3个月,诊断为宫内孕402周第一胎右枕前位,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入院后即给“25%MgSO430 ml+5%葡萄糖500 ml”静脉点滴。


   这名孕妇入院的第三天中午正值我当班,下午1点我反馈检验结果:Mg25.5 mmol/L(两次复查结果)。产科医师即停用MgSO4改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下午5点我值夜班,复查Mg2为5.4 mmol/L。产科即又开始输葡萄糖酸钙拮抗镁离子。我开始对此结果怀疑,随机抽取当天门诊任意一个标本进行了镁离子检测,结果为5.4 mmol/L。


   凭职业敏感,我马上意识到这名孕妇的检验结果是错误的,于是,立即通知临床停用葡萄糖酸钙,并说明检验结果可能有误,需要查找原因。


   随后,我检查了当天上午的质控记录和门诊检验记录,发现都没有问题。又查看仪器的试剂编程和试剂盒说明书,发现两者明显不符。仪器日立7060上的Mg2程序完全是Calmagite染料法的程序,和现在使用的二甲苯胺蓝法明显不同。


   见状,我忙打电话询问平时在生化室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原来错误的原因是上午11点钟时,日立7060灯泡故障,关机换灯泡后仪器又回到原先的程序Calmagite染料法程序上面,是检验人员更换二甲苯胺蓝法重新输入仪器程序后未曾存盘造成的。


  【分析与心得】


   这是我值班遭遇的最痛心的一件事,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到后怕啊,幸亏孕妇当时没有出事!


   按理说,我没有错啊,质控也在控,而且我又复查了啊,错误的关键是没与临床沟通,没询问患者的情况。镁离子为细胞内仅次于钾离子含量的阳离子,当血清镁增加到5.0~7.5 mmol/L,深部的腱反射消失,患者可能出现弛缓性四肢瘫痪、昏睡、恶心、瞳孔放大、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罕见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压骤降及心脏停博。


   其次,检验科没有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盲目发出报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偏离较大的结果,进行严格审核、分析和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临床后果。认真仔细地对每个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审核是发出正确检验报告的重要环节,应该及时复查,把差错消灭在实验室之内。


   第三,产科医师没有去观察膝腱反射,膝腱反射消失是镁中毒的早期体征。而该患者没有出现镁中毒的症状,盲目静注葡萄糖酸钙。先进仪器的应用造成了产科医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基本功训练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下降。


   总之,检验结果的判断必须结合临床实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和判断,绝对不能脱离患者单凭检查结果作诊断。一旦检查结果和临床判断不一致,需要仔细寻找原因,直到得到满意结果。现在,许多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只满足于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经复查”或“该检验结果仅对该样本负责”字样,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其实出现明显异常的检查结果时,应该主动与临床沟通,明确并排除误差,唯此,才能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经典箴言】


  异常检验结果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表现,每天要多到病房里去了解患者的情况,症状是检验报告的重要依据。

 

本文已被《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收录,主编:顾兵 郑明华 陈兴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晓宁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

医闹入刑之甲乙观点激辩 返回列表 乌拉圭总统飞机上治病救人 曾...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