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她辞职那天我们全科人员不管上下夜班、休班人员到全一一站走廊两边哭着送别,我们觉得她辞职辞得“冤”。
在儿科工作十年了,身边来来往往的医生护士数不胜数,今天想说说我的三位离职的同事。
第一位,从事儿科工作近30年的老前辈。
这位老前辈是正高级别,过两年就退休,然而在即将告别自己的辉煌从医职业生涯之际,她还是提前辞职了,引起全院轰动。
因为她让一个咳嗽的孩子拍X胸片,结果显示肺部没有炎症,没想到患方说她为了增加收费无故让孩子吃射线,不仅动手打了这样一位为无数个孩子治好病的老专家,还找来媒体,找来闹事公司,闹事力度之大是我们任何人都没想到的。
就因为这个纠纷,这位德医双馨的前辈随后因心脏病住院,不堪忍受家属的一次次威胁逼迫,被迫含泪提前结束了自己从事一辈子的儿科医生工作。她辞职那天我们全科人员不管上下夜班、休班人员到全一一站走廊两边哭着送别,我们觉得她辞职辞得“冤”,她含着泪,却只给我们说一句话:“别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怪我们学医不精”。
是的,这就是一个从医30载的老前辈的血与泪的教训。
第二位,儿科前护士长,35岁。
许多人不理解护士长的选择,因为正是青春嘉年华,年轻有为的时候,却在事业高峰期递了辞职信。为什么?
因为她有病。是的,身体有病,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反复的泌尿系感染。护士长说,自从当了护士长,所有的毛病都来了,挣的钱不够看病用的。(说的很现实。我们不能否认,事实确实如此。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同仁们会笑着说,这些毛病在我身上都不叫病,干我们这行的谁没有?没错,我也有,但我尊重护士长的选择,那句话说得好,“院里一块砖,家里一片天”,单位没了你,别的砖会随时补上,孩子没了你,天就塌了。
第三位,小李护士,工作三年。
许多同事都知道李护士连上6个月夜班,以及因此导致肚里40多天的小生命夭折的事情。
医院制度规定包夜制,就是每个护士必须至少连上一个月的夜班,排班是这样的:夜夜下下夜夜下下……没错,连续上。
因为人员紧张,李护士足足上了6个月夜班,(当然因为人员不够,科里并不是只有李护士一人这样上夜班),然而与众不同的是,李护士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一个多月,所以虽然内分泌紊乱,月事不调,但她以为是长期熬夜所致……然后在一个交接班的早晨,只有40多天的小生命夭折在妈妈的肚子里……
李护士不是第一个发生这样事情的护士,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儿科工作的这些年,发现我们儿科辞职率是榜居院首的,而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儿科护士,最多的一年儿科护士辞职率居然达40%。院里多次采取提薪补助等管理措施却于事无补,仍然挡不住同事们离去的脚步。
原因都清楚,除了医疗界共存的问题,还因为儿科这个科室的专有特色:难干!在我们本院,儿科医生护士的基础培训要比成人科室多几倍,因为家属要求高,任何操作要求精准高标准。最简单的打针技术在儿科是大问题,因为一针打不上,有可能就会招来一顿打骂。
只想说,儿科难干,儿科医生难干,儿科护士更难干。
作者: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