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由「三方五家」(即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时两年共同完成的医改联合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这项题为《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的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应进一步从以医院为中心、侧重服务数量和药品销售的模式,转向以健康结果为重点、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建立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更多地使用基层卫生服务,减少依赖费用较高的医院服务。
报告指出,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慢性病已成为最主要的健康威胁,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升等多种因素拉动卫生费用持续增长。为此,中国亟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来应对新挑战。
报告在 20 个背景研究、30 多个案例分析、对中国 21 个省(市)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8 项改革建议,其中包括:
1. 建立「以人为本的优质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地位,围绕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通过信息化工具和数据共享,建立各级机构相互协作的卫生服务提供体系。
2.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建立国家级协调机制,领导服务质量改善工作,全国统一开展对卫生服务质量的检测。
3. 提高健康素养,加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4.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善公立医院绩效,使其更加侧重疑难重症的治疗,将常规性服务转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5.理顺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不再按项目付费,以患者健康结果而不是提供治疗的数量或开药量作为支付的基础。
6. 提高医务人员的地位,加强基层卫生人力建设,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大的支持。
7. 允许合格的民营医疗机构提供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与公立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协同发展,并建立适当的市场监管机制。
8. 根据疾病负担、人口分布状况及日常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卫生领域公共资本投资的优先顺序。
报告认为,上述改革建议有助于推动中国大幅降低卫生费用增长。
测算表明,如不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国卫生费用预计会从 2014 年的 3.531 万亿元增加至 2035 年的 15.805 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率 8.4%;卫生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将从 2014 年的 5.6% 上升至 2035 年的 9% 以上,其中 60% 以上的增量支出来自住院服务的增长。报告建议中国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施和推广这些改革。
来源:健康报作者: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