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地铁突然倒地 北大医院护士成功施救

2016-07-14

  近日,在北京地铁 15 号线望京西站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位约 40 岁的先生突然倒地不起,所有人都吓呆了站在旁边。这位先生怎么了?

  据了解,当时,北大医院儿科护士张爱春在下班时看到这一幕,就立刻冲上前去查看情况:先生面色苍白,呼唤不应,没有了呼吸和脉搏,他心脏骤停了!

  时间就是生命,当时,多日院内受急救培训的经历让爱春意识到,立刻对他进行急救,这位先生还有希望!

  确定这位先生意识丧失后,爱春把先生的体位摆平,就在站台上和家属两人一起配合做起了急救,她做胸外按压,家属配合着做人工呼吸,家属拿出随身带的药,给先生舌下含服了硝酸甘油。

  1 分钟、3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大概一刻钟过后,先生逐渐好了起来,意识恢复了,面色口唇也有了颜色,他得救了!先生醒后,才述说自己心口疼痛,推测这次意外是由心绞痛引起的短暂性的、一过性的心脏骤停。

  爱春和家属松了一口气,打 120 呼叫了急救车,确认急救车马上到后,爱春继续换乘地铁回家。

  在坐上车后,张爱春才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什么:职业本能驱使,她救了一个人!虽然复苏时间只有一刻钟,甚至连先生姓什么都来不及问,但爱春却后怕了起来,「想想如果救不过来……手都是抖的……」她在朋友圈里这样写到。但是,后怕过后,爱春却感到「突然觉得从事这个行业很光荣……」

  「看见他倒下了,没多想就过去了。」是的,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这次在院外成功急救的经历,让这位 2014 年入职不到两年的青年同事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感触。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护士,她是北大医院平凡的一员,但每天都在践行着「厚道」的誓言。「厚道」已经不仅仅是北大医院人口口相传的标语,更成为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出于职业本能的行动。

  北大医院急诊科主任熊辉大夫得知此事后为自己同事的果断和专业也竖起了大拇指,连年以来,他对同事们掌握心肺复苏这一急救技能都相当重视,因为对于急症患者而言,第一时间进行这种「重生之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悲剧。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 3 秒钟后,人就会因脑缺氧感到头晕;10~20 秒钟后,人会出现意识丧失,5 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呼吸心跳骤停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 4~6 分钟。4 分钟以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成功率在 50%,超过 4~6 分钟生存的几率大大减少。」

  熊辉表示,目前在我国救护培训的普及率尚低,大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其实急救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应在公众中得到普及,让每个人都学会并运用这「重生之术」去挽救身边的人。

  「学会急救技能,可以给身边的人带来重生的希望,教会你身边的人急救,可以给自己重生的机会。」而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熊辉提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有自己疾病诊断的说明和急救药,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知晓病情而及时得治。

  来源:新华网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返回列表 医生教你读懂肝功能化验单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