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重要疾病之一。由于患者临床表征缺乏特异性,依靠常用的检测方法如血常规、微生物学检查无法明确地反映感染的情况,无法快速鉴别致病菌。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鉴别病原体类型,并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临床诊疗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用于全身细菌感染诊断的新型血清标志物,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非常低,在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人体血清中PCT的含量的升高,可能提示发生细菌感染。PCT在细菌感染后2-6小时可明显升高,并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并随着炎症的控制与病情的缓解而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
降钙素原能够协助临床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更早做出适当的治疗决定。在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时升高,而病毒感染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而在全身细菌感染时PCT浓度早期即可显著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一定程度增高,但其增幅明显低于细菌感染。因此PCT的检测比传统的炎症反应指标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规白细胞计数结合降钙素原能更好地及早提示发严重细菌感染。
通过测定降钙素原水平以及在整个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作为一个敏感性较高的生物学指标,PCT能及时反映抗生素是否有效,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有效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有专家指出:通过连续监测PCT作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疗的疗程缩短,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使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尽管PCT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PCT水平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读。大创伤、手术、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细胞癌,烧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PCT增加,应避免脱离患者具体病情来判读PCT结果,并应考虑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内容来源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检验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和荣誉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