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调查获悉,上海三家三级甲等产科专科医院,以及有产科配置的综合性医院,从去年下半年起建卡人数普遍有所上升,但紧张程度仍未及 2012 年龙年。
业内人士分析,预计上海常住人口每年再生育人数将可能再增加近 6 万人,2016 年可能会迎来另一个生育高峰。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方文莉则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直接受益人群为 70 后家庭,即年龄在 35 岁至 45 岁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多为高龄产妇,存在生育风险,尤其是第一胎为剖宫产的女士。
医院:未进入建卡难局面
国妇婴张贴出的一则「7 月前建卡名额已满」的告示,引发热议。
近日,一篇名为《沪上产科 8 月前建卡名额告急》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该文称,作为上海三家三级甲等产科专科医院之一,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近日在门诊大厅贴出告示「预产期是 2016 年 7 月及之前的孕妇,本院建卡已经满额,请尽快去外院预约」。
1 月 13 日上午 10 点 14 分,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徐汇区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大厅,看到预检台处排起小长队,前来咨询和预约建卡的准妈妈络绎不绝,6 台自助机和多个收费挂号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抽血诊室前滚动叫号显示屏显示已经到 179 号,而地下一层 B 超检查室门口也是座无虚席,B 超诊室前的通道里,20 余人排队候诊。
来自徐汇区的准妈妈顾新琦(化名)表示,她于当日上午 10 点 21 分到达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预检台,去年 12 月底用验孕棒测出怀孕,随后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进行血检最终确诊,在拿到社区医院检查报告单的第二天,她就赶紧赶到这里做 B 超并完成了建大卡的过程。
顾新琦说,当她看到预检台发布的告示时,自己的心定了。该告示于去年 12 月发布,上面写明:「为了产科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预产期是 2016 年 7 月及之前的孕妇,本院建卡已经满额,请尽快去外院预约。」
建卡「限流」是否意味着目前该院已进入建卡难的局面?对此,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答案是否定的。
1 月 13 日,澎湃新闻记者从该院获悉,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建大卡人数较上半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预产期在 2016 年 3 月份及其之后的建卡人数增长明显,院方出于对医院就诊环境、医疗秩序和产科质量安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根据现有产科床位等配置,测算出当前医院所能承受的每月建卡人数有限,于是院方通过动态对外发布信息的方式,希望减少来院孕产妇的等待建卡时间,促使其合理选择医院建卡。
「我们贴出告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减少就诊病人的顾虑,让他们可以及早地了解目前建卡情况。」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门诊支部书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童姿美解释,目前预产期在 7 月份之前的名额已满,但 8 月份仍然开放预约。
「产科医院最重要的是保障孕产妇的生育安全,而目前有限的病房资源和医务人员决定了每家医院可接受的孕产妇数量都是有限的。」该院产科主任陈焱进一步介绍,目前该院共有 266 张床位,经过测算全年分娩 1.6 万、每月接收 1400 名左右孕妇已经达到极限。
从去年下半年起,沪上大部分专科医院分娩量较上半年增长明显。 图片来自新民网
据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介绍,自 2015 年 10 月份起,预产期在 2016 年 3 月的建卡人数增加明显,逐步接近饱和,此前预产期在 5、6 月份的也贴出过同样的告示,告示的 3 次发布明显减少了门诊纠纷。
「名额满了,护士进行解释,但常有人不理解,门诊大厅内常常发生纠纷和矛盾。」童姿美解释说,当前一旦建卡名额满了,便民服务中心就会动态性地贴出告示,让孕产妇合理选择医院建卡,避免无效排队等待。
「对于来院预产期 7 月份之前的孕妇,我们医务人员会引导她们前往周边的中山医院、六院、八院等建卡,但对疑难杂症、高危孕产妇等有特殊情况的孕妇,医院会尽可能地开放名额。」童姿美表示。
前述微信文章《沪上产科 8 月前建卡名额告急》称,除了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难」,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目前只接受停经 30 天内的孕妇」,而上海市红房子医院黄浦院区「每日建卡限额 40 名」。经澎湃新闻记者核实,上述内容失实。
据上海市红房子医院相关人士透露,其黄浦、杨浦两个院区当前每月各增加 100 人左右,属于平稳增长,建卡并不紧张,「黄浦院区每日建卡限额 40 名、额满即止的说法并不正确。只是人多了,我们会建议她明天再过来,否则等待时间太长。而杨浦院区我们建议 8 周内预约建卡,但对于孕周大的准妈妈,我们这里可以当天建卡。」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相关人士表示,该院从来没有发过「只接受停经 30 天内的孕妇」的消息,作为一家区级专科医院,该院首先满足区域内的孕产妇建卡,目前孕周在 9 周 +6 天的长宁区户籍的孕产妇都可以接收,在此基础上会适当向外区动态开放一部分建卡名额。
现状:未及龙年火爆,未现建卡难
陆女士刚刚诞下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两个宝贝分享幸福时光。 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资料
尽管上海产科医院并未出现全面「建卡难」的局面,但当前建卡人数逐渐上升的趋势的确存在。多位医院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建卡人数的增长仍然在医院可控范围内,就诊秩序平稳,尚没有 2012 年龙年扎堆生育的势头,建卡还未及龙年紧张程度。
2012 年龙年到来时,上海一度出现「孕产妇建卡难」的局面。统计数据显示,上海 2012 年生育量创下近十年来之最,常住人口出生达到 23.96 万。而 2010 年上海常住出生人口为 17.5 万,2011 年为 18 万,增长幅度并不算大。龙年后,上海出生人口出现下降:2013 年上海常住人口出生 19.62 万人,2014 年上海 20.2 万。2015 年官方统计数据尽管还未正式出炉,但从各具有产科配置的医院状况来看,受羊年影响,上海多家产科医院分娩量较前一年减少 10%-20%。
猴年与「全面二孩」双因素叠加,上海或许将面临又一波生育高峰。除了前述 3 家产科专科医院建卡人数从去年下半年起普遍有所上升,有产科配置的综合性医院的建卡人数也出现了 20%-30% 的增长。其中,上海市红房子医院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 10 月该院两个院区建卡人数为 1364 人,11 月达到 1548 人,12 月达到 1775 人。
据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介绍,该院每年分娩量也在逐步上升,2012 年为 11160 人,2013 年 10979 人,2014 年达到 12905 人,近年来分娩量紧随本市 3 家三级产科医院之后。2015 年受传统观念影响、「羊年」分娩量略有下降,为 11511 人。但从 2015 年下半年起,建卡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这部分人群预产期都在 2016 年 2、3 月之后。
此外,建卡人数的上升同样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数据显示,2014 年第四季度该院经产妇为 690 人,而 2015 年同期达到 1012 人,其中不乏 40 岁以上人群。
业内人士:现有资源可应对二孩压力
2015 年 12 月 3 日,上海中山公园草坪,二位小朋友在玩泡泡。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资料
2012 年 7 月,上海市政府针对「孕产妇建卡难」的问题就召开过新闻发布会,要求本市三家产科专科医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市第一妇婴保健医院各增加 100 张床位,目前各家医院相关工作均已落实到位,与此同时,随着床位数的增加,3 家医院可接受分娩的人数从原来 4 万人次提升到 6 万人,大大提升产科服务能力。
自 2013 年以来,上海多家产科医院都在产科配置方面进行了升级。
例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自 2013 年以来,从原有的每个月可接受 800 人建卡目前已经扩大到 1400 人,该院每年分娩量也超过 16000 人;第一妇婴保健院位于浦东地区的东院于 2013 年 8 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以来,极大弥补了浦东地区产科专科医院缺乏的局面,当前该院总的分娩量已经达到 25000 人,位居全市产科专科医院首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量同样连年走高,2015 年数据显示,近 10 年来,该院产科分娩数从每年 3570 例上升至 16000 例,几乎增长了 4 倍;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也于 2014 年扩张了床位数量,同时通过改善服务流程,每年可接受的分娩量也提升到每年 12000 人以上。
在 2015 年 12 月 28 日,《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 年)》(简称《高教规划》)、《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 年)》(简称《职教规划》)两大教育规划正式发布。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在会上表示,《高教规划》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加强医学教育的建设,除了儿科,还有产科的布局。
如何应对当前建卡人数不断上升的局面?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预计上海常住人口每年再生育人数将可能再增加近 6 万人,2016 年可能会迎来另一个生育高峰,而现有的产科医院配置如果被合理利用,不要集中到三级产科专科医院就诊,完全可以应对新增长的出生人口数量。
1 月 13 日,记者从多家综合性医院、区域内二级医院获悉,当前这部分医院的产科资源并未出现饱和,第十人民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同仁医院等综合医院建卡人数在当前增长 20%-30% 的基础上,仍然开放建卡名额,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孕产妇需求。
「扎堆到专科医院,看中的是医院在产科方面的品牌和经验,但综合医院在治疗孕妇并发症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就近诊疗』才是更佳方案。」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产科医生昨日表示,目前,本市已经建立了全面的孕产妇安全管理网络,同时推出孕产妇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在任何一家医院建卡,孕产妇的安全都能得到保障,同时对于高危孕产妇而言,绿色转诊渠道也是畅通的。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同时表示,一旦某医院发生危重孕产妇需要专家会诊,实施转院或抢救治疗时,该部门马上可进行紧急安排与部署,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工作,力求将孕产妇的危害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医生:高龄产妇存在生育风险
年龄在 35 岁至 45 岁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多为高龄产妇,存在生育风险,尤其是第一胎为剖宫产的女士。 视觉中国 资料
面对二孩,产科医生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目前,医学上年龄大于 35 岁的孕产妇被称为高龄产妇,随着「单独二孩」的增多,特殊妊娠分娩现象也逐渐增多,如高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妊娠并发症等增多。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方文莉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直接受益人群为 70 后家庭,即年龄在 35 岁至 45 岁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多为高龄产妇,存在生育风险,尤其是第一胎为剖宫产的女士。
当前,上海接产的医院均设有生育咨询门诊,而三级专科医院均已建立起高危孕产妇门诊。面对日益增多的建卡孕产妇,部分产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已经陆续推出新的措施,除了建立「再生育门诊」、「高危孕产妇门诊」等外,针对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如糖尿病等开设一系列「专病门诊」,还着手改善服务流程减少孕产妇等待时间,尽可能保证再生育人群的医疗服务质量。
据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介绍,该院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推出分时段合理预约,并将 B 超、糖耐等检查与复诊等安排在同一天,减少来院次数。同时,医院还向徐汇区各社区开放早孕预约,在社区领取孕妇手册就可以预约国妇婴的早孕门诊。通过微信和网上预约途径,孕妇平均等待 23 分钟就能看到医生。此外,针对高危孕产妇,医院加强产检频率,确保生育安全。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也有望在 2016 年推出「再生育门诊」,重点针对 35 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实现产前咨询、安全管理、追踪随访等工作。该院同时为了减少孕产妇等待时间,引入大数据技术分析,实施改善措施,员工按人流量错峰式上班,病患按检查项目错峰式检查,附加个性化检查流程告知单,在不增加医护人员的情况下,使得初诊 B 超平均等候时间降至 8.4 分钟,在院平均等候时间降至 110 分钟,确保初诊孕妇 2 小时内完成检查项目最多的初诊检查。
此外,综合性医院也推出多种举措。如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从 2016 年 1 月 1 日开设「二胎备孕门诊」,针对有生育二宝需求的妈妈们进行咨询、评估和指导,科学指导尽快受孕以及降低流产和子代畸形的风险。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