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实录:儿科医生的一周

2015-12-25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儿科诊疗人数爆棚,儿科医护人员的短缺频频出现;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潘维伟医生记录了一周的工作实录,呼吁多些理解,医患携手同心,共同应对疾病。

  冬天来了,又到了各种疾病高峰的季节,也进入到儿科的「旺季」。微信朋友圈里,「各大城市儿科纷纷瘫痪」「儿科医生:谁在乎我没吃饭?」等消息被到处转发着。

  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一名主治医,在这里工作也有九年了;不禁想起了自己上一周的生活。

  2015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一

  红色预警中的北京,地铁加公交的出行还算便利,从西四环的家中来到北四环的医院,耗时 1 个半小时,比平常的周一顺利多了。很庆幸,没空学车,抽不上号,没攒够钱的我,和那些有车开的人不是一样吗?公交上晃荡还为北京的绿色出行做出贡献哪!

  7:50 到了医院,已经有 30 多个孩子在等着我了。自己暗暗鼓劲,努力,我今上午能看到 50 个。

  今年冬季,天气不冷不热,隔三差五的严重雾霾,咳嗽发热的孩子比往年多。病毒、细菌、支原体在空气中肆虐,患儿蜂拥而至。三院儿科,虽然有 30 名医生,但是急诊、门诊、病房、儿童保健中心,太多的地方需要人呀。总是感觉人不够用

  8 点开始看病,10 点钟,我和另一个普通号的医生,已经看了近 50 个病人。这时,专家号已全部挂完,普通号候诊也已排 50 多人。

  护士妹妹们告知家长,因为患儿多,候诊时间大概有 3 个小时左右。

  有些家长的情绪起来了,甚至围到了分诊台,不满的声音传了过来。「这么多得病的孩子,你们三院这么大的医院,就不能多加点医生吗?」护士们耐心的解释着「医生们已经是在天天加班了,一周就休一天」。

  听到这些话,有些患儿家长重新坐回了座位,有些患儿家长还在继续着……

  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在中国,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 0.43 位儿科医师来为他们治疗,换言之,面对中国 2.2 亿 14 岁以下的儿童,儿科医师只有 9.6 万。而在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则拥有 1.46 位儿科医师。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至少达到了 20 万。作为一名工作九年的儿科主治医师,每周门急诊常规工作 52 小时,这还不算我们教学、写论文的时间。

  中午有半小时吃饭时间,体贴的护士妹妹早就帮我叫好了外卖,实际上他们是担心我去食堂吃饭人多浪费时间。

  因为,午饭后,我还要继续奋斗!

  每次出诊,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吃饭、工作,中午只能喝一杯水,不能多喝,不然下午去厕所还要报告给主班护士、家长,要广而告之……

  一天下来,不好意思的是,竟然还给夜班留了 20 多个没看完的病人。护士妹妹说,今天病人不少,有 700 多。

  这些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急诊量年年都在增加,从每天 300~400 人,现在已经每天 700~800 人,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2015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二

  雾霾红色预警继续,儿子三岁了,幼儿园今天不去,只好搬来姥姥、姥爷给看着。

  我很少在家陪儿子,那天,儿子突然说,等他以后有了孩子,我就是爷爷了,希望我也能帮他看孩子!

  真是无语。

  八点到十点,秩序井然,因为很多家长给孩子挂了号都没来呢,后面号的家长竟然能早早看上,家长们都表示真愉快,我也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下奋斗了 30 个号了。

  10 点之后,情况不一样了。前面挂号的家长陆续都来了。

  这时,一个挂到 70 多号的家长总是不断进来诊室,问我看到多少号了。11 点多,总算轮到他了。

  他的孩子其实就是咳嗽 2 天,也没有发热,普通的感冒,我 3 分钟看完了,给他开完药后,没想到家长冲我发起火来了:「啊, 等了 4 个小时,你 3 分钟给我打发了,你有没有医德呀」。

  我首先给他解释孩子的病其实并不重,其实可以不用来医院的。吃点小药就可以了。可是家长还是不依不饶。

  这时我认真地跟他说:也就是是我 3 分钟看一个病人,您等 4 个小时就看上了。要是我 10 分钟看一个病人,您还不等 10 个小时呀。家长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一句话不说走了…….

  从早上 8 点到下午 6 点,天还没亮就起床上班,天已经黑了才回家。

  这就是我们一天的工作。回家的路上,我想,今晚可以陪陪儿子了,早点睡觉,明天是大夜班,还要奋斗!

  2015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三

  今天我上儿科急诊大夜,从早晨起床我就开始在心里叨叨。雾霾红色预警解除了,孩子去上幼儿园了。好不容易可以在家待一个白天,总算可以改编辑部催着要的文章,下午一定要睡觉,不然,夜班怎么熬,想想,我就觉得心虚。

  下午四点,出家门,虽然晚上八点才接班,可是今天六点病房有讲课,还是去听听吧,医生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

  八点准时接班,大夜班终于到了,显示器上显示着等待的七八十号病人。长出一口气,加油看吧!

  可是我越看心里越憋得慌,这都是急诊的病吗?

  「咳嗽一个星期,也不厉害,就是早上咳两声,晚上咳两声」。「孩子嗓子有点疼,也不发烧,您看给开点药预防预防」。「孩子这两天吃的有点多,您给开点助消化的药」。「我们明天要去外地玩,开点药给孩子备着点」。我真是服了。

  这是急诊吗?我实在忍不住,问了问一个孩子就有一点嗓子疼的家长:「您为什么要带孩子看急诊?」家长回答我:「白天上班没时间呀,下班没事了,过来看看」。我顿时无语。

  宝贵的急诊资源被占后,真正该看急诊的孩子就有可能被耽误……

  很多家长缺乏育儿的基本常识,分不清何为急诊,很难接受绝大多数的感冒发热,是可以在家自己护理的,并不一定要来医院的观念。其实,小病到大医院看,不仅加重了看病难,还容易使孩子交叉感染。

  有些家长我会跟他解释,可是这么多病人,哪有时间一个个的和他们说呢?看来,儿科科普真的很重要!

  一口气看到快 2 点了,才把前半夜的病人看完,后半夜又排着 30 个,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呀!

  一晚上将近 100 个病人,早晨八点交班的时候,真的是体力耗尽,回家好好补个觉!

  2015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四

  夜班后难得的休息。

  2015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五

  昨天睡了一天的觉,今天缓过来不少了,今天是 42 天复查门诊,可以说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吧。

  可是全天也看了近 30 多个复诊的孩子呀。终于我有时间好好的跟家长说说话了,仔细的给他们讲讲育儿的知识。家长们也比较满意,每个人走得时候都说声谢谢!我自己心里很舒服。心里想什么时候,在儿科门诊,也能少看点病人,有时间和家长多交流就好了。

  其实很多家长还是懂道理的,只不过这个浮躁的社会,使大家都变得浮躁了,接受到的不实宣传,医疗分级转诊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家长逐渐不信任医生,不信任医院。小医院没人去看,大医院挤爆棚。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待遇的低下,使儿科医师的大量流失,儿科医师们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

  今天正点下班,真不错!心情大好,回家和儿子玩会儿去……

  2015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六

  本来的周末,却在九年前就注定不再是周末。

  既然选择了儿科,只能是轮班制,不分周末和平常,轮到什么时候上班,就得上班。

  今天重的病人可真多!可是病房没有床了,只能让他们在门诊输液观察了。医生要像哪吒有三头六臂就好了。

  这边刚接起病房来的电话,急诊室输液的孩子体温又高了,得打退烧针;这边抢救室里送来一个惊厥的孩子,刚处理好,又来了一个家长给孩子喂错药,需要给孩子洗胃。终于洗完胃了,刚坐在诊室里的椅子上,有家长抱着孩子冲进来,嚷着一定要先给他们孩子看……

  我的脑子快大了!

  我当初选择这份职业,因为热爱这份职业,做一名儿科医生是光荣的,也是有成就感的。

  但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却又有道不出的辛苦。孩子本来就怕陌生人,再加上得病身体不舒服,看医生时哭闹得厉害,有时连进行基本的查体都很困难,我们只能结合经验进行判断。

  同时,儿科又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因为多数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生如果经验不足,或观察不够细致的话,很容易出事……

  还好,今天平稳度过。老妈在家做了好吃的等我。也算是犒劳我吧。

  2015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日

  今天患儿又开始爆棚了,科里的共产党员先锋岗也开诊了,科里面已经动员了一切能动员的力量,可是患儿还是看不过来呀!

  今天遇见窝心的事情。

  我们科护士正要给一名 2 岁的儿童输液,孩子哭闹不止,护士第一针没扎出血来,当护士拿着针头试图在血管里移动时,孩子因恐惧而放声大哭,一旁的家长见「没扎好」,立刻暴躁不已,不仅大声呵斥,还动手推搡了护士。那位小护士委屈地站在旁边,悄悄抹着眼泪。后来我去跟家长解释了半天,家长还是怒气不消,一会儿说要投诉,一会儿又说要找领导……

  谁不想一下子给孩子扎上点滴。可是孩子本身血管就细,而且发热腹泻后血管条件不好,就更不好扎了。

  我也是一个三岁男孩的爸爸,我理解家长们在孩子生病时焦急的心情。可是,可是……如果这样不理解护士,以后儿科护士不是会越来越少了吗?

  儿科的医护们,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人。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让我们共同面对疾病。

  2015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一

  新的一周开始了......

B1450766224 small 7a68e
图 1. 下午 17:00 的治疗室,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家长依旧排着长队

A1450765826 small fe17c
图 2. 早产儿小小要出院了,应家长要求,一起合了影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温州姑娘意大利高烧 3 月不退... 返回列表 你是不是也在临床哭过?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