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最需要的是通科医生

2015-11-27

  基层卫生院最需要的是通科医生,要立足于更多地培养通科医生。

  一个覆盖方圆十几公里的卫生院,不一定内外儿妇什么科室都要有,但拥有几位具备基本医疗技能、不必全科精通的「多面手」却很有必要。

  据报道,本月初,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漆树乡村民黄平骑摩托车摔伤右额及面部,当即赶到最近的漆树乡卫生院求医。然而,卫生院医护人员告诉他「处理不了」。无奈之下,黄平只得用手捂住正在流血的伤口,打车赶至 6 公里外的另一所乡镇卫生院求医。

  其实,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自贡市的自流井区还不算偏远山村,某些卫生院所的情况恐怕更严重。

  漆树乡卫生院自从唯一的外科医生离开后,就再也招不到新医生了。

  当地卫生官员说,一些有能力的医生,在基层服务一段时间后便找机会去上一级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无论工作环境还是薪酬待遇,都根本不能跟它们相比。

  这倒是事实。平心而论,这二三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三番五次要求各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提升基层卫生院所的软硬件档次和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地方各级政府也做了不少努力,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收效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

  据我观察,此现状跟我们的一些医疗卫生服务理念和医卫人才培养战略有关。

  卫生部门和基层医疗单位常常抱怨「有能力的医生」不愿留在乡村,但是究竟什么叫「有能力」却并没厘清。其实基层并不太需要「有能力」的专科医生,他们确实应该到「上一级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去人尽其用;基层卫生院最需要的其实是内外儿妇都会一点的通科医生。哪有必要强求一个外科医生留在乡村卫生院呢?

  说到通科医生,可能多数人会想到全科医生,以为两者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

  全科医生实际上也是专科医生,只是他们比一般专科医生更「有能力」,属于门门精通的「多面手」,具有较高的收入和学术地位与社会地位;而通科医生不是专科医生,他们只是接受了基础医疗卫生教育,掌握较广泛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显然,通科医生才是基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最需要的「菜」。

  但是,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却更注重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相关文件也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工作目标和步骤。诚然,全科医生在国外很吃香,有些全科医生也乐于服务基层。但中国的情况毕竟不同,至少我们的医生数量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有能力」的全科医生可以说凤毛麟角,给再高的薪酬也轮不到乡镇卫生院。

  所以,还是要立足于更多地培养通科医生。一个覆盖方圆十几公里的卫生院,不一定内外儿妇什么科室都要有,但拥有几位具备基本医疗技能、不必全科精通的「多面手」却很有必要。如此,自贡那位黄姓村民就不必为了一点点外伤也要打车到数公里外的医院去救治了。

  来源:京华时报

医生在飞机上施救要注意些什么... 返回列表 「限抗令」大招放出 宁波各大...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