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深圳医生在网上备案就可以多点执业了!
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中一直领跑的深圳市,再次发力为推动医疗人才流动松绑:从今年11月20日起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网上备案。这意味着医师多点执业的流程进一步简化。
为了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报备管理,深圳同步出台了配套措施——由市卫计委牵头开发与国家卫计委的医师执业管理系统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系统、深圳市行政审批监察系统相衔接的“深圳市医师执业管理系统”。
在一个月的试运行期间,深圳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报备实行网上备案和书面报备并行,以网上备案优先。从12月21日起将统一实行网上报备,不再受理书面报备。
全国文件拉开框架
医师多点执业是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确定的医改新举措,并于2009年在广东率先启动试点。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今年1月中旬,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
五部委《意见》有两大亮点:一是把多点执业医师的资格由副高放宽到主治,二是把原来多点执业的前置审批改为备案制。
除了原则上要求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意见》还给出了操作层面的指引:1、要求医院科学合理地制订相关医师的具体管理办法,不因多点执业影响其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2、规定医师个人购买的医疗执业保险适用于任一执业地点。
这份全国性的文件为各地的后续探索拉开了框架。
各地多个角度突破
在前述全国文件的基础上,各地陆续的突破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放宽申请资格】浙江省的响应文件《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在3月1日起实施,除了提出把基层医疗机构以上的多点执业放开到主治医师以上,更提出在浙江本省范围内申请开展多点执业,只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即可。
【区域多点执业】7月1日起,深圳率先提出“区域多点执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放开医师执业注册地点的限制,规定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床、口腔、中医、公共卫生类医师,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
【事中事后监督】此后海南省自9月1日起实行新的《海南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把深圳提出的“区域多点执业”提升到省级层面执行,并且明确不因医师多点执业而影响其职称晋升、学术地位等,鼓励以团队形式开展多点执业。更提出多点执业的事中事后监督,规范了人事(劳动)管理和医疗责任,强化依法执业。
深圳瞄准五大关卡
但是各地在推进多点执业的过程中,政策尺度不尽一致,这项工作的实际进展也仍然有待观察。比如,安徽省10月份出台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要求,第一执业地点全日制工作的执业医师开展多点执业须取得医疗机构“备案同意”。而五部委《意见》中并不见“备案同意”一说,当地媒体评论称“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旧的管理模式”。
即便是先行先试的深圳市,迄今已经备案多点执业的医生只有550多人。业界概括,推进这一改革还需要突破单位人医疗体制、市场化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人事与保障制度、保险制度五大关卡,“医师多点执业的前提是医院管办分开、医生必须是自由人,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办医体系。”
对此,深圳再一次走在了前头。据报道,在近日的一次相关活动上,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李创透露,深圳正在推动医院“单位人”改革,鼓励医疗机构转换用人机制,与医师之间建立全职聘用、兼职聘用等多元化的合同用人关系。他同时表示,还需要建立医师执业的自律制度、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等,引导和规范医生多点执业。
作者:李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