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日,江苏省卫计委下发通知,对门诊输液作出最新规定。明年 7 月 1 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也就是说,门诊不允许开输液药品、输液,患者只能去急诊或者住院。
能吃药别打针,能打针别输液,这是基本的医疗常识,也是医疗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过度输液,对身体有害。如滥用抗生素、抗菌药会增强病毒的耐药性,形成抗生素依赖,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以及加重身体代谢的负担等。
我国过量使用抗生素现象严重。近年来, 屡屡传出超级细菌等新闻, 对公众卫生安全造成巨大隐患。江苏对门诊输液出台新规,是医疗理性的回归,也是健康医疗的必然要求。但应看到, 落实这一规定, 依然面临种种阻碍。不少患者渴望迅速治愈疾病, 盲目依赖抗生素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医院, 甚至会出现患者主动要求输液的情况。
取消门诊输液,对患者而言,也是一种制约,有利于患者的就医回归理性。这期间,需要有关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公众理解;对于门诊医生的处方权而言,更是限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医疗对抗生素的依赖。
当然,取消门诊输液,并不能替代医生处方的理性。过度医疗、抗生素滥用、输液依赖,既有患者对疗效速效的盲目迷恋,更有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在起支配作用。落实取消门诊输液的新规,还是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比如,应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生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走以技养医的路子,让医生处方回归理性。如此,门诊治小病,需要输液的大病去住院,做到分转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