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医生刘海亮在献血。刘海亮和周丽与患者欧女士合影。 受访者供图
前天上午,一条求救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快速发酵——天津一位 32 岁的急性红斑狼疮女患者急需输血,可她是罕见的 RH 阴性 B 型(俗称熊猫血)。苏州两位血型为 RH 阴性 B 型的白衣天使当天千里疾驰赶到天津献血。
生死 24 小时
10 月 27 日下午 1 点半
天津患者求救,苏州医生冲向高铁站
前天下午 1 点半,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 7 病区护士长李雪突然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信息:「万能的朋友圈:有朋友的亲戚天津重病住院,急需 B 型 RH 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如果你们的朋友是此血型,请联系我!」
李雪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医院手外科医生刘海亮。「我们同事都知道刘海亮医生是熊猫血,一直被大家称为『国宝』。」随即,李雪开始联系刘海亮。半小时后,正在上班的刘海亮回话了,「我是,我去」。
刘海亮立刻跟科主任请假安排调休,医院工会在了解情况后也是一路绿灯。院方决定,派专车送刘海亮前往苏州高铁北站。前往高铁站的途中,刘海亮联系了曾在瑞华医院工作过的老同事周丽。因为周丽也是「熊猫血」,刘海亮想多联系一个同伴前往,这样更为稳妥。
10 月 27 日晚上 10 点 21 分
连夜到天津,捐 700 毫升「熊猫血」
李雪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周丽现为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的校医,接到刘海亮的电话之后,二话没说迅速答应。在校方领导的支持下,周丽提前离校,和刘海亮在高铁站会合。
出发前,刘海亮和周丽已经提前通过网络查询了当天傍晚的高铁班次,并订了最近的一个班次。随后,两人搭乘下午 5 点 55 分的 G44 列车,奔赴千里之外的天津献血救人。当晚 10 点 21 分,两位医生到达天津。
此时,女患者的家人已经赶到车站迎接,双方驱车近一个小时赶到救治医院附近,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下来,时针已经指向 28 日凌晨 1 点。
昨天早上 7 点左右,两位白衣天使一觉醒来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进行互助献血。其中,刘海亮捐献了 400 毫升,周丽捐献了 300 毫升,共捐献给患者 700 毫升血。
10 月 28 日晚上
爱心血输入,女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昨天傍晚,患者欧女士的大哥欧先生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采访。据欧先生介绍,妹妹今年 32 岁,来自安徽阜阳,丈夫是天津人,靠和丈夫做小生意维持生计。两年前,欧女士被查出患有红斑狼疮,一直靠药物维持。几天前,欧女士突然病情加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欧先生说,就在医院准备给妹妹输血时,却发现血型是 RH 阴性 B 型「熊猫血」。由于院方和天津当地血库难以提供,欧女士的家人和朋友通过微信求助。
欧先生告诉记者,刘海亮和周丽所捐的 700 毫升熊猫血,一部分于昨天晚上输入欧女士体内。剩下来的「熊猫血」将保存起来,为欧女士的后期临床用血进行储备。目前,欧女士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
欧先生说,目前天津已有两位 RH 阴性 B 型血的爱心人士和他们取得了联系,「我妹妹的用血问题现在差不多可以解决了。」
揭秘爱心天使
醉酒患者打护士 他曾挺身而出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致电刘海亮,发现其手机一直没人接。随后,记者从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得知,当时刘海亮正在从天津回苏州的火车上,由于一路奔波太过疲劳了,在火车上睡着了。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校医周丽则接受了扬子晚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撸起袖管的那一刹那,我们也没什么太多考虑,脑子里就一个信念,挽救患者的生命。」周丽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前天下午接到刘海亮电话后,她就向学校请假并得到校方大力支持。向丈夫和家人「报备」之后,她就动身出发了,「家里人很支持我。」
周丽回忆说,当天早晨她出门上班的时候,一点准备也没有,什么都没带,身边就带了个包,连个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回家后,我想好好的洗个澡,再好好的睡个觉。」周丽和刘海亮成功献血后又赶到病房,看望和慰问了患者欧女士,鼓励她和家人一定要树立信心。「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他们一定会战胜困难,挺过难关。」
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刘海亮是骨科医生,现年 32 岁,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老家黑龙江宾县,在今年年初一次 120 急救任务中,为保护同行出车的护士免于被醉酒病患袭击,刘海亮挺身而出受伤入院。
延伸阅读
兄妹 5 人,为何只有她是熊猫血?
在采访中,欧先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他们兄弟姐妹们一共 5 人。由于妹妹欧女士的这次输血「危机」,他们其他 4 位兄弟姐妹都进行了血型鉴定。结果发现,其中两位为 A 型血,另外两位为 AB 型血,只有最小的妹妹欧女士是 RH 阴性 B 型血,「真是很奇怪。」
「其实并不奇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金正明表示,人类红细胞血型由 20 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其中,ABO 和 RH 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 D 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 RH 阳性,当缺乏 D 抗原时即为 RH 阴性。当 RH 血型不合时,输血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据金正明介绍,其实中国人绝大部分为 RH 阳性。RH 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才又被称为「熊猫血」。「RH 阴性在中国人中的比例是千分之三,B 型比例大概是百分之三十,两者相乘大概一万个中国人里面有九个。」
金正明表示,虽然血型是遗传的,但由于欧女士的父母没有进行血型检测,所以目前无法判断欧女士的 RH 阴性是否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也有可能是发生基因突变。」
稀有血型人群,如何抱团取暖?
既然 RH 阴性血型如此稀缺,那么一旦出现意外需要用血,这些人群该怎么办?
昨天下午,苏州市中心血站血源科主任蒋靓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州能联系到并马上献血的 RH 阴性血型者不足百人。再细分到 4 个血型,能够献血的人就更少。其中,AB 型是最少的,全市仅有二三十位。一旦需要输血,确实有点难度。
好在苏州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经验,据蒋靓介绍,目前苏州血库已经建立了一个阴性血资料库,目前会定期联系的有 1000 余人,其中约 200 人比较活跃。另外,苏州的 RH 阴性血型爱心志愿者还自发组建了稀有血型俱乐部的 QQ 群和微信群,群友之间经常会聚会和联谊。一旦出现用血需求,大家都会主动地积极献血。
「也就是说,这些稀有血型人群自己组织起来,抱团取暖。他们在帮别人,其实也就是在帮自己。」据蒋靓介绍,目前苏州血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 RH 阴性血的库存,以满足 RH 阴性血患者的日常用血需求。一旦出现用血异常的情况,他们就会动用各种渠道,包括通过稀有血型俱乐部的 QQ 群和微信群,发动大家及时捐献。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