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公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结果。过去一年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过就医经历的被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认可,评价为「满意」的比例达到 83.4%。其中,「医护态度」满意度最高,「药品种类」满意度最低,近 5 成受访居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增加药品种类」。
调查显示,75.2% 的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的是开药,其中老年人倚靠社区医院开药的比例更大。选择去社区医院接受常见病治疗的居民比例位居第二,占比近 6 成。此外,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慢性病治疗、常规体检和打针输液等的居民比例在 24.1% 至 26.2% 之间,而选择康复理疗和妇幼保健的比例则不足 2 成。
社区医院离家近,看病方便是吸引不少居民选择就医的主要因素。据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已基本形成 15 至 30 分钟的社区卫生服务圈,城区居民步行 15 分钟即可抵达社区医院。同时,与目前本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超负荷状态相比,社区医院就诊人数少,挂号方便,候诊时间短。
调查中有 48.6% 的人因社区医院看病「效率高」而选择社区医院,3 成左右的人则因「服务态度好」而选择社区医院。
不过,虽有近 8 成居民去社区医院开药,但对社区医院的「药品种类」满意度最低。受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储存条件等因素限制,目前社区医院药品种类与大医院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少居民来说,想要开对症的药,仍免不了去大医院挂号取药,造成大医院门诊虚高的同时,也浪费了社区卫生医疗资源。」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调查中,因为社区医院「药品种类不齐」而拒绝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比例为 38.6%。而在所有受访者中,希望「增加药品种类」的选择比例为 45.9%,其中选择「慢性病用药」比例为 35.8%,排第一位。
本次调查还特意针对过去一年生病却不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人发起追问,结果显示居民对社区医院医疗水平的不信任是重要原因。选择「医疗水平不能满足需求」的比例达到 45.6%,接近 5 成。44.6% 的受访居民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高医护人员水平」,尤其远郊区县市民的这一意愿更加迫切。
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 2014 年,本市全科医生数量为 5875 人,每万名常住居民拥有全科医生 2.7 人。虽已率先达到国家标准,但与居民期待仍存在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 34.3% 的人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增加全科医生数量」,充实基层医疗队伍。
此外,因地制宜、丰富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特色是不少居民的共同诉求。调查中,「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上门服务」广受期待,选择比例分别为 33.3% 和 32.8%。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档案服务」、「健康讲座」、「预约转诊服务」和「增设急诊服务」的比例也在 21.8% 至 24.4% 之间。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