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出医改新政,将家庭医生就诊纳入首诊,计划到 2020 年每个家庭签约一名家庭医生。
江苏医改再出新政,9 月 5 日,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江苏 10 月底试点「三个一」工程:到 2020 年,全省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目标。记者从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了解到,南京酝酿将家庭医生就诊纳入首诊,不然报销受限。
家庭医生签约
医改新政:2020 年每个家庭签约一名家庭医生
根据《关于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的意见》,到 2020 年,全省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目标。
记者了解到,所谓家庭医生签约,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签约服务主体,签约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 在农村,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是签约服务主体,签约乡村医生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签约家庭、居民提供服务,从而为签约对象提供相对应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
家庭医生具体做什么呢? 具体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诊疗;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基本信息并动态管理使用; 开展个性化健康评估,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实施健康全过程管理; 根据需要安排转诊、择医路径及专家选择、预约挂号、病情跟踪随访等健康管理综合服务等。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等是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人群。
继家庭医生之后,到 2020 年,全省每个居民还将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健康卡将作为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签约服务的有效载体和服务绩效的重要体现,做到「一家一医」(一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一人一档」(家庭每个成员,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都有一份动态管理的健康档案)、「一档一卡」(每建一份档,都有一张卡作标识配套)。
其中,电子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接受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系统性、规范化记录的电子文档,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生命周期全过程。而居民健康卡,是面向公众发行的智能 IC 卡,是城乡居民接受各项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的身份标识,是居民个人基本健康信息的存储载体,是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联、实现居民健康「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金钥匙」。
市民疑惑:签约后,家庭医生咋不上门了?
这一政策发布后,记者发现,家庭医生最受大家的关注。
「家庭医生好是好,可是,第一次上门后,我就很少见到他了。」市民黄先生今年 75 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一直吃降压药和降糖药。他告诉记者,2010 年社区医生上门签约后,有了家庭医生他非常开心,当时报纸上都说是「私人医生」,以为以后医生会定期上门帮我看病,指导吃药。
「可是,这个医生我只见几次后就不上门了,后来,都是打电话问我情况,让我到社区去量血压,说人太多忙不过来。」黄先生认为,「不上门的话,那我还不如去大医院看,反正都要去医院,去大医院反而放心一点。」不过,卧床在家 86 岁高龄的李爷爷,因为偏瘫,则享受了家庭医生定期上门的服务,对于家庭医生,老人赞不绝口。「我们毕竟不专业,医生上门来给我们看看,我们放心多了。」老人说。
医生吐槽:50 人管 10 万人,我能忙过来吗?
对于市民的困惑,南京城东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家庭医生直诉苦。这位家庭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所在辖区有 10 万人口,3 万个家庭,其中 65 岁以上的老人 1.8 万,而全科医生只有 18 人,把 B 超的、检验的,还有外聘的都算上,也不过 50 人而已。等于说,一个医生要管 2000 人。
而根据国家规定,每万人口应该配备不少于 11 名医生,「据此测算,我们社区至少应需要 110 名医生,缺口达一半」。「这点人,白天要看病,靠抽人去上门走访,确实无暇顾及,只能打电话让他们上门,我们来进行检查。」她坦言,由于卫生信息化落后,没有大数据支撑,目前的签约只是「为签约而签约」。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我们也很苦恼……」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南京城南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家庭医生同样大倒苦水,他用这样的词来形容目前的工作现状。
他说:医生上门的出诊费至今只有 10 元,20 多年未变,为什么不能调整? 另外,上门换药等服务为什么不能收费? 他认为,如果这些收费项目放开,病人有需要,医生可以根据物价规定合理收取,就可以用这些收入充实经费,支付给外聘的医生,从而缓解「医慌」情况,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政策回应:江苏省给出家庭医生时间表
据了解,2012 年,我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 7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省卫计委相关人士表示,今后我省将开展支付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展医保 (新农合) 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慢性病患者等签约服务对象按人头打包付费。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向提供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
不仅如此,省卫计委还给出了时间表:2015 年,启动实施。每个省辖市选择 2 个县 (市、区) 开展先期综合试点。2016 年上半年,重点突破,2016 年下半年,推广试点经验,开展面上工作指导,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到 2020 年,全省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目标。
记者调查:南京家庭医生就诊将纳入首诊
9 月 5 日,记者从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从 2012 年 7 月 1 日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以来,该局正在酝酿一个新的医改方案,即将家庭医生纳入首诊。
据南京市卫生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家庭医生责任制度以 65 岁以上老人、孕产妇、儿童为主体,为配合分级诊疗的医改要求,南京正在出一个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补充意见,其中提出居民就诊,必须先找家庭医生进行首诊,否则医保报销将减少或限制,以此来引导患者小病在社区就诊,如果问题严重则由社区医院负责转诊到上级医院就诊,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就诊格局。
「目前,这一意见还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征求意见,预计今年四季度出台。」他透露说。
来源:南京晨报
发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