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大奖颁给省医肺癌专家吴一龙

2015-09-17

20150917142252 5e526
吴一龙颁奖现场

  9 月 6 日,美国丹佛。第 16 届世界肺癌大会举行。

  会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执行总裁 Hirsch 宣布,今年的 IASLC 杰出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吴一龙教授。这是国际肺癌研究会成立 40 年来,首次将此项大奖授予中国临床肿瘤科学家。

  正是这位中国临床科学家,针对一系列基因突变进行深入研究,让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 3 年多;正是他,将中国目前在肺癌方面取得的成果推向世界,改变了全世界的肺癌治疗指南。

  15 日,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他和团队对抗肺癌的故事。

  发现中国人的肺癌「特别」基因

  故事得从 2000 年说起。当年,吴一龙应邀参加美国肺癌大会,在飞机上偶遇一位国际药物研发方面的专家,聊起了肺癌靶向药物「易瑞沙」。易瑞沙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易瑞沙的主要功能是阻止 EGFR 基因突变,让癌细胞不再复制。

  一年后,吴一龙的一名肺癌患者病重,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应的药物治疗。他想到了易瑞沙。为了患者,在查阅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后,吴一龙冒着风险从国外引进「易瑞沙」,使这位患者「起死回生」。

  可是当时西方一项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易瑞沙在欧美临床试验的成功率不到 10%。通过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 145 例及北京、上海、广州等 6 所协作单位共 506 例肺癌患者 EGFR 基因的活化突变状态,吴一龙团队发现 EGFR 对中国人来说就是「特别」的驱动基因。「EGFR 在中国等东亚地区的人群中的突变发生率特别高,大概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的 30%,而在西方人群则少于 10%。」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 2005 年,在业界引起很大轰动。

  2006 年,吴一龙又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莫树锦教授以及来自日本、泰国等地的 7 位临床科学家牵头发起「易瑞沙(吉非替尼)泛亚洲研究计划」,进行大范围的实例研究。逾千例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跟传统化疗相比,易瑞沙对有 EGFR 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率达到了 60%—70%。该研究成果震动肺癌研究学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前主席 Shepherd 教授特别撰文称该研究是「肺癌研究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研究之一,建立了 EGFR 基因突变型肺癌的治疗新标准」。

  促进靶向药物纳入医保

  此前,以药物易瑞沙为例,一名肺癌病人一个月用药费用近两万元。这对许多肺癌患者而言是沉重的负担。吴一龙为此积极奔走,与广州市医保局整整协商了两年。为了说服社保局,吴一龙甚至还计算出纳入医保前后的费用对比。在精准医药的基础下,吴一龙设定一旦确定了患者的特定基因突变,医院只需要开特定靶向药物,不需要其他药物治疗方案。

  2010 年,好消息传来:广州市将易瑞沙和特罗凯纳入医保范畴,每月报销 1.5 万元左右,病人自付 1000 元—2000 元就能吃上对的药。此举开创了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先河。到目前,广州市 11 家医保定点医院已设置了肺癌治疗药物,覆盖约 1000 万医保人口。此外,国内多个省市,浙江,青岛,深圳,内蒙等也陆续通过多方共付的模式将靶向药物纳入医保。

  肺癌有望成为慢性病

  「癌细胞很机智,经常『换脸』和我们捉迷藏。癌靶向药物也从一代、二代到现在的第三代,癌细胞与药物来回攻守。这说明一种药物用着用着,可能就不管用了。」随着对靶向药物和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吴一龙发现患者的耐药情况也越发复杂,「所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已摸清了 70% 的耐药机制,并根据机制发展出新的治疗耐药的方法。」

  吴一龙透露,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可延长患者十几个月的生命。

  吴一龙团队还牵头研究描画中国人肺癌驱动基因图,研究导致肺癌发生的不同特殊突变基因。他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治疗,找到相应的药物,提高治愈的可能性。「目前,现在有可能作为药物治疗基因突变靶点的位点已经找到近 10 个,覆盖 85% 的肺腺癌驱动基因。针对 54% 的驱动基因,我们已经找到抑制药物。」

  「未来 5 到 10 年,肺癌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吴一龙说。

  来源:南方日报

健康报:用改革的思维继续推进... 返回列表 专家呼吁: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