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师多点执业 须签合同明确医疗责任

2015-08-28

  广东松绑医师多点执业后,东莞将在全省先行先试。东莞市卫计局日前已结合东莞实际,正式下发了相关推进方案。针对多点执业中最为担忧的医疗风险、责任认定问题,东莞已明确。

  医生应与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签定合同,约定保险、医疗责任承担和解决办法等,若发生医疗纠纷,第一执业医疗机构不需承担处理责任。据悉,东莞共有近 2500 名医师符合多点执业资格。

  不过,多公立医院以及医生仍表示,暂无计划,仍处于观望中。新政对于人才短缺的民营医院更为利好,东莞有民营医院透露,已向省知名专家抛出「橄榄枝」。

  医生未完成第一执业地工作,可按合同处理

  近日,东莞下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在东莞注册的医师,可申请在市内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外市注册医师以及已在东莞办理《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或《台湾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的香港、澳门、台湾永久居民,也可申请医师多点执业。

  医生多点执业后,如何保障第一执业地点的权益?

  东莞市卫计局表示,医师的责权要明确,应与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明确人事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以及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等。若医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未达到合同规定或全职医师要求的,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可按合同约定和有关管理制度处理。

  多点执业要签订合同,约定医疗纠纷责任承担

  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环境下,医生多点执业必定要考虑到医疗风险,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涉及责任承担,是否会出现多个执业点之间「扯皮」?此次,东莞的实施意见中给出了答案。

  首先,拟聘用多点执业医师的医疗机构,应核准有医师相应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的诊疗科目。

  同时,医师应当与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约定执业时间、任务、保险、薪酬、医疗责任承担和解决办法等,并承担医师在本机构行医时发生医疗损害和纠纷的处理责任,医疗机构可在事后按合同约定向医师追讨相关的责任分担。

  而医师注册的第一执业医疗机构不承担医师在非本机构执业过程中发生的医疗损害或纠纷处理责任。

  不过,无论是在任一执业地点,医师若违反《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行为的,都应依法被处以暂停执业活动,并应当同时停止其他执业地点的执业活动。此外,医师在任一执业地点的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视为在该考核周期内考核不合格。

  [各方反应]

  医生

  工作超负荷,多点执业暂无计划

  根据东莞市卫计局统计,截至 2014 年底,东莞全市注册执业 (助理) 医师共 17924 人,其中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职称为 3893 人,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正高为 634 人、副高为 2158 人,共 6685 人。

  符合中级以上职称等条件,有资格选择多点执业的比例约为 37.3%,近 2500 人。不过,昨日,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多家公立医院以及医生目前多处于观望中,均表示暂无明确计划。

  「虽然是利好,但是实施起来,可操作性仍有待商榷。」东莞一家市级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表示,现在都是超负荷运转,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手术,经常需要加班,休息时间还要随时待命,加上还承担着行政职务,根本没有时间去多点执业。

  而有医院妇产科医生则坦言,多点执业是趋势,但是,在现行的制度下,迈出这一步还需要再看看,「毕竟现在都是『单位人』,退休、晋升、职称等福利以及上升途径都与此息息相关,而且,单位肯定是不太愿意的。」

  公立医院

  人才输出压力小,希望引入专家

  「相比于拥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城市,东莞更多的可能是接受北上广等地的专家教授来莞多点执业,至于人才输出的几率则相对较少。」厚街医院是东莞三甲医院之一,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未了解到有医生想要多点执业的意愿。

  「医院需要的其实主要还是优质拔尖的专家人才,作为镇街医院,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医生也并不多。」

  大朗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生多点执业,医院管理层肯定会有压力,毕竟优质医生带走的是患者资源,存在竞争,「而且,现在公立医院本就人手紧缺,工作压力也很大,多点执业或者也会影响到本职工作。」上述负责人表示,将会在医院进行摸底,看看医生的意愿。

  多家公立医院表示,更关注多点执业人才的引入。大朗医院上述负责人坦言,「多点执业放开后,医院更加会寻求相关的资源,但是省级专家肯定会更抢手。」

  民营医院:

  人才短板或改善,或与省专家达成长期合作

  在引入「外援」上,东莞民营医院早已是排头兵,不少医院常会外聘专家,定期前来坐诊。「新政放开无疑是利好消息。」东华医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因为人才培养、沉淀等因素,人才短缺一直是民营医院的短板,以后希望或可能有所改善。

  「多点执业其实酝酿已久,以前我们会在一些常见病以及对身体有重大危害方面,请来专家定期指导,不过,以前审批手续较繁琐,政策未彻底放开,也多是以会诊、顾问的形式来进行。」

  康华医院副院长赵鹏图坦言,「以前请专家常常会碰到一些阻碍,有本职的『单位人』多少还会有些『躲躲闪闪』,如今,政策明确,无论是审批手续,还是医院态度,都将会更加明朗、规范了。」

  该院也坦言,目前,医院已正式向多名知名专家抛出了橄榄枝,「有三四人已正计划办相关手续,主要还是心脑血管、肿瘤等方面的专家,希望以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三明耗材采购,医改明星又出新... 返回列表 北京市属医院医疗服务规模增速...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